找到相关内容1491篇,用时2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两种智慧

    生灭随观智初期就开始的“观的染”(vipasan’upakkilesa),若禅修者对这方面有所知道,就可运用这种知识来克服它。同样的,理论上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在文字上辨别禅修体验。当一个人通过禅修了解“地大”...

    钖译英:A.G.S. Kariyawasam 英译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42152513.html
  • 传圣法师写给父母的信(劝父母念佛)

    想骗您上当,您一不小心,就会跳到水中或楼下而出事故。)则会在您的大声至诚佛号中而远去隐去的。当知这一句佛号的功德威神之力不可思议,能除灭一切魔事,能消一切罪业,能获无量福德。。。。。。此是辨别佛魔要节也,...

    传圣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35353918.html
  • 无住生心的剖析

      日常生活中的起心动念有两种状况,若不是无住,那就一定是有住了。而要判断我们的心是不是无住是不容易的,因为我们全部都在有住,如果哪一天体会到了无住的状态,有了无住生心的经验时,你就会判别了;不然就都是在有住的状态下,而在有住的状态下想要辨别「我的心是有住?还是无住?」那根本是不可能的!唯有在能体会什么是无住生心时,要分辨「有住」与「无住」就又变得不难了。   那么大家也许会问:「有住生心是不是...

    梁乃崇教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85554181.html
  • 寺刹塑像

    有一叠经书。按照佛教造像的标准,辨别佛、菩萨和祖师像,就要从他双手作的姿势,肩部器具,例如净瓶、宝剑、法轮等以及服饰和骑乘的动物等来确定。  我常常流连忘返在寺庙中,那些栩栩如生的壁画、唐卡、佛像如同...

    郑玲燕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40156354.html
  • 袈裟衣的表法

    迷失了自性,不知道辨别善恶,我们就有义务和责任去帮助他们。  帮助人要懂得方法。佛教菩萨生活、工作、与大众接触,有六个原则,叫‘六波罗蜜’。波罗蜜是梵语,意思是圆满。六种圆满中,第一个是布施。布施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73158999.html
  • 在参与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,宗教场所应找准自己的位置

    需要辨别,如果把一些不健康的东西引入的话,不仅会损害宗教场所和信教群众的利益,而且自身也不可能长久。因此,对于宗教场所尤其是佛道教场所来说,目前最主要的是规范,既要规范经营的内容,也要规范管理体制。第二...

    张世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04759186.html
  • 佛教徒特别需要学习佛法

    伤悲。”  所以,真正唯一的佛法,如世亲菩萨所说的是学习经律论三藏和修学戒定慧三学,也即是教法与证法。由此可见,只有真正致力于闻思修的人才是真正行持佛法的人,其余只是形象佛法。现在能辨别真正佛法与形象...

    索达吉堪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24360378.html
  • 佛教和傣医的五蕴理论异同

    知觉写表象名“想蕴”。“行蕴”指人缘种种境界时,对外界环境产生的心理活动,并促使行为活动以成其事。“识蕴”为具有分辨功能的意识活动。能了解辨别一切,为有情精神活动之主体。   佛教五蕴学说,是为了说明“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01960840.html
  • 佛教寺院清规的创立者--怀海禅师

    与不善,世出世间,一切诸法,莫记忆,放舍身心,令其自在,心如木石,无所辨别。心无所行,地若空,慧日自现。如云开日出”。他主张禅者在顺其自然的同时,不要刻意追求。在日常生活中,门入中如有入提出什么问题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12063583.html
  • 莫为境转

    莫为境转  刘承符  境是环境,外在的一切万事万物,也就是色声香味触法以及财色名食睡五欲。这些东西都是人人所喜欢的。就现况说,社会上一切繁华景象都是引人堕落的媒介。人的心中有烦恼,遇到外界的引诱,很容易背觉合尘,愈陷愈深。青年男女初入社会,看到现状,以为社会就是这个样子,只能随着它走,自己作不了主,也没有辨别的能力。他们如果不为非作歹,已经算是好样的了,若是叫他们不贪图世间享受,精进修道,千百...

    刘承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71467178.html